发挥网络优势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清水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综述
清水县坚持“以通为先,以用为本”的原则,紧扣建、管、学、用四大环节,紧抓“双创双争”等活动载体,健全硬件、队伍、管理、学用四项长效机制,创设党校、农家、流动、网络四类课堂,实现了设备、师资“有形”覆盖与教育、培训“有效”覆盖的无缝对接,全面提升了全县远程教育工作水平。
整合资源“建”,着力构筑多功能服务平台。多方筹措资金8000多万元,新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3个,自筹资金48.96万元,统一采购,配发电脑136台,使全县26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有培训室、有电脑、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有各类图书、有活动广场。在实现远程教育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2012年自筹资金17.3万元,改造卫星模式站点149个,使全县电信模式站点达到194个,占到了村级教育点的74%。整合调剂一期卫星模式站点设备45套,安装到未改造依托站点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远程教育站点的“零依托”。
多措并举“管”,着力打造规范型教学课堂。按照“站点建设标准化、日常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人员、经费、培训和管理四个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在远程教育经费省市县按比例拨付的三年建设期,县财政每年按规定比例划拨配套资金。从2011年开始,县财政从预算经费中列出专项经费50万元,有力保障了远教工作的正常运行。队伍建设到位。针对乡镇远程教育管理员变动频繁,村级管理员事务多、干扰大的实际,积极推行远程教育管理员“AB”岗制,建立以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干部为主体的远程教育管理员队伍520人, 保证了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档。人员培训到位。先后分片区建成了山门镇山门村、金集镇瓦寨村网络培训基地2处,每年开展以远程教育设备安装、一般性故障排除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6次以上,全面提升了操作管理水平。管理措施到位。把远程教育站点管理纳入党建目标责任考核,采取随机抽查、定期检查、每月通报、半年评比、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工作绩效和评先选优、管理员报酬挂钩,差额兑现管理员工资报酬,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创新载体“学”,着力推行立体式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培训网络。围绕党员党性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农业实用技术教育三个重点,建立“县委党校+农民田间学校+村远程教育站点”的培训体系,推行“网上集中学+个人选学+专家教学+图书自学”的学习模式,建立定期培训、专题预约、学习预告制度,搭建了立体式的教学网络。建成四类课堂。结合党员冬训、学党章强党性活动,积极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章以及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建成了党校课堂;把课堂理论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将培训班搬进田间地头、养殖小区,建成了农家课堂;以农广校、产业协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适时组织涉农部门深入乡村,开展巡回培训,建成了流动课堂;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把政策、科技、信息及时传送到网上,方便农民群众学习上网、下载资料、发送信息,建成了网上课堂。丰富教育培训资源。把教育培训课件开发制作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每年和县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课件开发计划,积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县委组织部每年制作先进典型专题片10部,农业部门制作实用技术课件20部,乡镇制作特色创新工作专题片18部,刻录教学光盘下发各站点,并上传至县级教学平台,有效丰富了培训内容。
结合产业“用”,着力发展品牌化特色产业。培养了一批致富能人。把推广运用新技术,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落脚点,紧紧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分期分批培训各类乡土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8000多人,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