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监督系列报道之二
公开监督:把监督网编实织密扎紧
李华/绘
近日,湖北省出了这么一桩新鲜事,一向低调的省委组织部通过《湖北日报》,面向社会高调公开征集“12380”标识和宣传标语,征集条件包括要求二者“图文并茂、旨趣呼应、气韵贯通、和谐相融”。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公开征集标识和宣传标语,出发点是为了在群众中提升12380举报平台的知晓度。“群众在消费购物时吃了亏,都知道要拨12315,我们希望群众发现选人用人违规违纪问题时,也能第一时间想起12380!”
事实上,广大群众的举报一直是发现选人用人问题的主渠道,在揭露问题、提供线索甚至查清问题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其中,更是少不了12380的功劳。公开监督作为干部监督重要的环节之一,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敏感的干部工作怎么公开?群众怎么能监督到领导干部?如何确保公开监督发挥最大效力?本文试图揭晓这一连串问题的答案。
要求、措施、渠道、结果全公开
公开才能让干部群众认可
今年大年初一,云南红河州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公布了“一把手”伍皓的公车车牌号,“欢迎拍照发微博公开曝光!”伍皓随即证实,自己是主动要宣传部的同志发到微博上的,欢迎大家监督他的公车使用。
在中央大力提倡节约、反对“舌尖上、车轮上的腐败”的大背景下,此举更具积极意义。网友评价说,“既是作风建设的一小步,更是强化监督的一大步”。
“干部监督就应该强化公开监督!”不仅仅是公众,这也是广大组工干部的共识。不少人表示,“公开监督必须得建立在公开的基础上,而适度公开正是公开监督的先决条件。”
那如何做到适度公开呢?“必须保证应公开的内容一应公开,重点是公开纪律要求、监督措施、举报渠道和处理结果。”这是湖北黄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雷邦贵给出的“参考答案”。
2011年8月15日,湖北省委考察组进驻黄冈头一天,市人大干部王某就用未经实名登记的手机卡,给县市区、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共36人群发短信,编造事实、恶意中伤一提名干部,企图影响其民主推荐入围。由于王某严重违反了中纪委、中组部“5个严禁、17个不准”的换届纪律要求,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在全市范围通报。
近两年,黄冈市共查处违反换届纪律的行为6起,对包括1名市人大专委会主任、1名当选副县长在内的21人作出了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公开案例的好处,是能让群众看到市委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的坚决态度,只有让干部群众认可了,我们干部工作的公信度和满意度才能提升。”黄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基家表示。
在适度公开的过程中,其他地方也积极探索,注重加大从媒体中借力。手机也正成为推进整治工作、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一个新阵地。
2011年以来,云南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手机报、组织系统“12371”手机短信平台,持续加强对换届纪律的宣传教育,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形成严明纪律的强大声势。在省“两会”期间,每天向代表、委员和有关人员发送手机短信,做到换届纪律宣传教育“点对点、全覆盖”。该省还计划根据需要在跑官要官专项整治等重要工作、干部推荐考察等关键节点向特定范围对象发送手机短信,起到提醒警示作用。
在确保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切实依靠群众开展监督、保障群众参与监督、引导群众有序监督,方能为公开监督发挥作用积蓄正能量。
畅通监督渠道
让“监督眼”无处不在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对人民群众开展公开监督给予了极高评价。
如果说“12380”是组织部门最繁忙的热线,绝不为过。在一些地方的省委组织部,赶上干部任前公示等特殊时段,一天几百通电话,是常有的事。
2004年3月29日,全国组织系统正式开通“12380”专用举报电话。据人民日报刊发的《全国组织系统专用举报电话“12380”盯住选人用人》报道,中组部举报中心在开通当天就接到举报,反映某省公安厅下属单位3名干部,通过伪造干部任免表、学历等材料被提拔的问题。举报中心高度重视,立即转该省省委组织部调查核实。问题经查属实,3名弄虚作假的干部被免职,并和相关责任人一起,受到严厉处分。
覆盖面广,举报方便,受理迅速。9年来,正是得益于12380平台的这些优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根据群众举报,纠正了大量违规用人问题,有效发挥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作用。
湖北省委组织部干监处同志介绍,“对于这些来电,值班人员会按要求做好记录,做到件件有落实。而涉及实名举报的,更是要求在一个月内限时答复,做到件件有回音。”
“渠道一定要确保畅通。如果群众一直看不到回复和进展,理所当然就会对我们失去信心,甚至采取过激形式把问题闹大,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湖北省委组织部干监处处长刘旻认为。
要使公开监督发挥应有的作用,光靠守株待兔等待群众举报是不够的,还离不开干部监督信息员。
“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都必须跑到,去年硬是磨破了两双皮鞋!”来自黄冈市委党校的信息员周围笑呵呵地说。
除了常规的实地调研摸排情况外,在黄冈市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期间,这批监督员还与纪委等部门联合组成巡查组,采取每日巡餐的做法,及时纠正吃请、请吃行为,匡正会议风气。
“以前开个会,连早餐都能成为某些人‘联络感情’的由头,实行巡餐制点名后,所有人都按会务安排就餐,谁都怕在我们这里‘挂上号’!”来自黄冈市财政局的信息员曾耀伟介绍。
换届期间,黄冈市共聘请5764名严肃换届纪律工作监督信息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这些人包括“两代表一委员”、机关党员干部、企事业人员、社区居民等,几乎涵盖社会各个层面。
黄冈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评价,“过去如果干部有问题,我们只能被动等待举报。现在借助信息员的力量主动出击,干部监督的渠道得到扩展,就像又多了几千双眼睛,盯牢了干部的一举一动。”
在这次地方集中换届期间,各地共聘请干部监督信息员7.3万人,为维护换届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换届后,如何巩固“战果”,信息员张楚华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攻城容易守城难,下一步如何继承发扬好经验尤为重要,基层十分期待清晰的方向指引。”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些铿锵有力的字句,正反映了张楚华等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
探索完善配套办法
形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福建省近期建立起干部监督信息库,用现代信息技术筑起一道“安全网”。这套系统具有录入查错、跟踪提醒、查询筛选、统计分析、代码维护、数据导入六大功能。现已涵盖省委组织部受理的群众举报信息、巡视组巡视中发现和干部考察组了解的干部现实问题信息、执纪执法部门通报的干部违纪违法信息,以及上级组织和领导批转的有关干部问题的信息等各渠道收集和掌握的干部监督信息近2万条。这是福建积极创新,为公开监督提供制度环境的一种新尝试。
拓宽干部选用民主监督途径,形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一报告两评议”就是近年来普遍推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在上级指导下,湖北省谷城县等地方从2004年起,就开始探索“一报告两评议”制度。2010年3月,这一制度被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该制度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同时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民主测评明显偏低、干群反映强烈的,追究负有责任的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并督促整改。
“自从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以来,党员干部每年对市、县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评价逐年提升。”湖北襄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国安由衷地说。
制度好,再加上运用得当,就能发挥出最大效力。襄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要使“一报告两评议”真正为干部选任“保驾护航”,一定要注重四个“体现”,即“在评议内容上体现全面性、在评议范围上体现科学性、在评议结果上体现真实性、在结果运用上体现实效性”。
近年来,襄阳市委组织部向有关县(市)区委、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下达问题整改通知书25份,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30多名,消化处理党政分设、兼职等不规范职位设置60多个,健全干部选用工作相关配套制度10多项,全市干部选用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让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让群众监督,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影响。正是基于这样务实开放的思想认识,干部监督工作从组织监督、内部监督一路走来,不断丰富发展,一步步迈向成熟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公开监督的健全完善,干部监督的天罗地网一定会更实、更密、更紧。(记者 管筱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