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葆
目录
一、建国后天水城市发展概况二、天水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三、天水城市发展展望
天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国以来,尤其是实行市管县体制以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正在向现代化的大城市迈进。
一、建国后天水城市发展概况
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8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设立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公署所在地天水县(今秦州区)。1950年2月,增设了天水市(县级),建立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城区以外为天水县(治所为今秦州区天水郡)的行政区域。这是历史上天水的首次建市。此后,天水城区作为天水地区专员公署、天水市政府所在地,一直是天水地区政治、经贸、交通以及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的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甘肃第二大城市。同年,又将庄浪、陇西、漳县划归天水分区。天水分区辖11县市。1951年起,天水分区先后改为天水区专员公署、天水专区专员公署、天水地区行政公署。1953年7月新设立了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改称县)。1958年4月撤销武都专区,并入天水专区。1961年11月恢复武都专区。1962年,天水县治所迁移北道埠。1969年10月后,天水地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和、礼县、徽县、两当、漳县1市11县。
1985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以天水县西南17乡及原天水市(县级)辖区设秦城区,以天水县东南、西北其余22乡和北道镇设北道区。天水市人民政府驻秦城区。将原天水地区的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天水市辖两区五县,即秦城、北道两区,秦安,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5县。
200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北道区改名为麦积区。天水市共辖秦州、麦积2区,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县,40个镇,109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
建国以后,天水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城市规模以及经济实力、开放程度都得到空前发展变化。
1949年9月,天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划分市界,划定东至五里铺,西到王家磨电厂,南抵南山根,北达北山根为市区,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规划总面积1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3万余人。拥有公私营工厂579户,公私营商业企业近900户。
1949年10月,拆除西关城碉楼。此后,随着城市主干道交通的发展及古城墙不断坍塌危害民房的安全,于是1955年4月、1958年6月、1964年8月、1971年,陆续拆除了秦州城墙,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天水城市在建国后发生了第一次大的变迁。